学报编辑部
前沿资讯
SANQUAN
当前位置: 首页  前沿资讯
【健康产业】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体质学在恶性肿瘤防治中应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28      浏览次数:13

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疾病,由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偏颇体质较平和体质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大健康背景下,以体病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慢性病防治策略,把恶性肿瘤疾病划分为无病、病前、病中、病后4个阶段,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灵活运用于恶性肿瘤不同阶段防治策略中。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恶性肿瘤防控的“关口前移”,同时有助于建立多学科协同的恶性肿瘤诊疗及健康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推进全民大健康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医体质; 恶性肿瘤; 大健康; 辨体论治

 

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1 930万例,癌症死亡人数近1 000万例,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其次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但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断升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使恶性肿瘤的防治迫在眉睫,而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长期策略。近些年,中医体质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治未病”研究中,为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诊疗模式及思路,中医体质辨识可以为疾病的预测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因此,在大健康背景下,将中医体质学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防治中不仅有助于对恶性肿瘤易发人群的监测,更可以实现对易发人群的早期健康指导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率。如何将中医体质理论运用于恶性肿瘤防治中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中医体质与大健康


1.1 大健康的概念

大健康是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前提下,注重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健康水平、健康状态及所处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总和。其中包括生命全周期、生活全方位、健康全过程“3个全”,涵盖生命、生产、生活“3个生”,连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3个链”,形成大健康、大数据、大产业“3个大”的综合效应,所构建的人类健康领域新的科学认知体系。大健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3个链”中,实现将理论性经验推向实用化、产业化,最终形成大健康产业。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而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如果寄希望于提高人口文化水平解决这个问题已然来不及。大健康产业推广亟需利用一些手段解决文化水平限制问题。

1.2 中医体质的概念

中医体质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构成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涵盖了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影响,这与大健康概念中“3个全”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体质量表》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推广和使用,为中医“治未病”及个体化诊疗提供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研究发现,体质辨识应用于社区健康管理可操作性强、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推广应用,可减弱文化水平限制问题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

1.3 中医体质理论在大健康中的应用

在大健康背景下,王琦院士在以体质辨识为核心技术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计划中提出慢性病调体“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防控体系建设。2017年国务院颁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5167886.htm),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大慢性病写入防治计划,并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同时将体质辨识纳入规划中。规划中指出2017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是30.9%、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疗率是48%,预计到2025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疗率提高至60%,癌症发病率不能被很好地控制将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针对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的实情,王琦院士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一是结合西医学与科学技术手段研发体质健康辨识芯片、辨识仪等,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体质辨识技术体系;二是形成基于体质的疾病预测体系,建立相应的慢性疾病预测标准与评估系统;三是进行慢性病调体防控方案制定、适宜技术开发、调体方药研发等,构建基于“体质可调”的疾病干预计划,制定各种慢性病防控实践指南。慢性病调体“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防控体系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癌症等慢性病防治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树立中医体质学防治恶性肿瘤理念


2.1 恶性肿瘤中医体质分布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与许多特定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未病先防的关键点是有据可循,体病相关理论为治未病提供了依据。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其决定不同体质人群对疾病的易罹患性。姚海强等对痰湿体质与肿瘤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病机、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痰湿体质与肿瘤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王庆全等对52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中偏颇体质者505例(占95.64%),其中气虚体质者最多占25.76%。林少云等对广州市1 08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中83.10%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占比最高的是气虚体质,为19.11%,与王庆全等研究结果相符。可见,偏颇体质较平和体质罹患恶性肿瘤风险更高,是防治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重点对象。

 

不同恶性肿瘤具有不同体质类型相关性。姚舜宇等检索了国内外7个数据库中中医体质类型和肺癌相关性的研究,对15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现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是肺癌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和危险因素,其中气虚体质与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莫婷等对50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发现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从高到低前3位依次为阴虚体质102例(20.24%)、气郁体质98例(19.44%)、痰湿体质72例(14.29%)。有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是与多基因表达相关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在基因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表现为与代谢紊乱、免疫增强、炎症反应亢进等基因相关的表达特征,甲状腺癌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中痰湿体质占94%。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肿瘤筛查手段不断更新,但是癌症筛查尚未纳入我国医保。由于我国在2020年刚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仍有一部分人因难以承担癌症筛查费用而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将体质辨识应用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可实现恶性肿瘤高风险人群初筛,并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个体化调体干预指导,将预防恶性肿瘤落实到个体,有望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2.2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防治恶性肿瘤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简称三辨模式)是以体质、疾病、证候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以辨体论治为核心的临床诊疗体系。体质形成由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等)共同作用决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体质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可调性。辨体论治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倪诚在三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慢性病“3+4+3”防治路线,具体指面向3类人群(一般、高危、患病人群),朝向4种状态(无病、病前、病中、病后状态),指向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恶性肿瘤是慢性病防治的难点,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12个国家中,癌症是70岁前死亡的第一或第二大原因。下文将从辨体养生、调体防病、调体防变、调体防复疾病防治的4个阶段探讨三辨模式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2.1 一般人群无病状态——辨体养生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被关注,人民开始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养生知识。2009年体质辨识被纳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作为体检内容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体质辨识的推广为辨体养生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辨体养生,是以体质类型、体质状态辨识为经,以精神调摄、形体锻炼、饮食调理(包括药膳食疗)、起居调护、四季调养、针灸推拿等调体养生方法为纬,指导个体化养生保健及其在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健康居民可通过针对性的调体养生及早改善偏颇体质,不仅可以使其保持健康状态,还可以防止偏颇体质进一步发展为恶性肿瘤高危体质。

2.2.2 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病前状态——调体防病

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具有癌症家族遗传史或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息肉等)的人群为恶性肿瘤高危人群。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病前状态一般是无病可辨时期,是一种未病但已经有发病隐患的状态,可作为控制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关键时期。体质辨识可以帮助高危人群了解个人体质状态,做到早筛查、早预警。有研究发现,平和体质与上消化道癌症高危存在负相关,阴虚体质与上消化道癌症高危存在正相关,湿热体质与肝癌高危存在正相关。因此,根据“体病相关”理论,通过对人群进行体质辨识,可实现对恶性肿瘤的危险体质人群的早预警。

《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状态下西医一般难以处方用药,当“病已成”再进行干预治疗则为时晚矣,中医对于治未病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体质是疾病赖以生存的“土壤”,借助体质辨识对筛选出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实施辨体论治和处方用药,针对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调体干预方案,以改善偏颇体质土壤为目的,做到早干预不给癌症可乘之机。

2.2.3 恶性肿瘤患病人群病中状态——调体防变

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该疾病病因病机复杂至今尚未明确,转移和复发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共识,除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逐渐被关注。三辨模式从体质、疾病、证候3个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阐述疾病的本质、规律与特征,临床中应考虑恶性肿瘤疾病状态灵活应用。戴红芳等研究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中医辨体-辨证治疗一定时间后,临床症状、体液免疫均有明显改善,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中医体质理论实施饮食方面管理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经过无数学者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医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起到增效减毒、预防复发转移等补充治疗作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三辨诊疗模式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在恶性肿瘤疾病证候不明显时,应辨病和辨体相结合,用药以治病调体为主;在疾病病证同现时,应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用药以对证治病为主;当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合病时,应以辨体为主,异病同治。总之,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分清体质、疾病、证候在疾病中的主次矛盾,权衡轻重缓急后综合施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2.2.4 恶性肿瘤患病人群病后状态——调体防复

目前,有些恶性肿瘤治愈效果较好,有些则在术后或其他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有研究对中医药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中药防治组复发率、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化防治组,且中药防治组3年、5年存活率均高于常规化防治组。虽然类似研究较少,但是可以看出,对恶性肿瘤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药指导的健康管理有助于防止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中医体质辨识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健康管理中,研究发现,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疾病健康管理实施后,患者在疾病诊断、风险管理、人文关怀、个性化管理、药学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恶性肿瘤患者恢复期的健康管理应把重点放在调体防复,改善体质,从根本上防止疾病复发。首先通过体质辨识对患者个体及患病人群进行筛选分类,全面了解恢复期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体质类型从运动锻炼、饮食、情志等方面给予个体化的调体指导,根据体质状态给予调体方药,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恶性肿瘤复发。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规避癌症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并实施现有的循证预防策略,可以预防30%~50%的癌症死亡,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癌症和管理癌症患者来减轻癌症负担。恶性肿瘤防治实践需要在中国人群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管理和观念的系列创新,建立并完善恶性肿瘤防控的“关口前移”运行机制,以缓解和降低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人类要想在对抗恶性肿瘤战役中取得最终胜利,需要立足于大健康产业制定长期策略,借助中医体质治未病手段将“关口前移”,把关注重点从以治疗癌症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预防癌症发生为中心,重视对易罹患恶性肿瘤体质人群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和干预

 

 

本文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4卷第9期

作者:秦静波,李竹青,孟翔鹤,崔家瑞,王济 

引用:秦静波, 李竹青, 孟翔鹤, 等. 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体质学在恶性肿瘤防治中应用的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4(9):818-823.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