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感染是许多呼吸道病毒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个体在其一生中受到来自同一病毒种类的多种不同感染。事实上,常见呼吸道病毒能够在人类社会中持续并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能够引起重复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是导致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的罪魁祸首,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受到良好控制,但我们仍旧关心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类是否会再次感染?疫情会反复吗?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Will SARS-CoV-2 become endemic?”的文章讨论了4种可能造成后疫情时代COVID-19出现散发流行和疫情反复出现的情况,对现阶段下的国内疫情防控很有借鉴意义。 第一种情况与免疫相关 通常,在第一次感染之后,人类适应性免疫系统会发展出一套防御机制,当病原体重新进入宿主体内时这套机制会迅速的发挥作用,高效快速的杀死病原体。但是,对于病毒来说,很多过程都可能破坏或规避免疫的消除特性,并导致再次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适应性免疫反应不足、免疫力减弱和免疫逃逸过程。 1)适应性免疫反应不足是指最初感染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可能不会出现足以产生消除性免疫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血清学研究表明大多数SARS-CoV-2感染都会诱发某些特定抗体的产生,且灵长类动物的实验性疫苗接种结果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目前仍不清楚这些抗体是否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或是否有其他适应性免疫组件存在且功能正常。 此外,人类对SARS-CoV-2感染的免疫反应是异质性的,经历无症状感染的人比那些经历更严重疾病反应的人表现出较弱的免疫反应。可能有些人在感染SARS-CoV-2后从未产生过消除性免疫,或者需要多次接触才能使抗体亲和力成熟并形成持久的保护作用。 2)免疫力减弱,即最初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是强有力并具有保护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这就使得宿主很容易再次感染,也可能会削弱消除性免疫。 3)免疫逃逸是抗原漂移的结果,它通过逃避适应性保护而使再感染成为可能。病毒在持续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可能会积累点突变,发生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抗原漂移。这可能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的构象改变,破坏先前产生的抗体与先前变体的结合。 第二种情况与季节有关 冬季可能会加剧疫情反复,这是由于一方面病毒对低温更加耐受,另一方面人们的室内活动逐渐增加,同时,季节也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在热带以外地区,许多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增加。这种阶段性行为是由于累积的再感染易感性,易感性会由于免疫逃逸,免疫力减弱和环境条件、行为改变或免疫功能改变引起的病毒传播率的季节性调变而增加。例如,在温带地区,冬季流感发病率最高。 病毒一旦从被感染的宿主中排出,外面的低湿度条件似乎更利于它们的稳定,这种环境在冬季室内和室外都是普遍存在的。此外,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待在室内,学生则基本都在学校教室上课,这可能会有助于病毒传播,并且较短时长的白天以及较少的阳光照射可能会抑制免疫功能。 第三种情况是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循环呼吸道病毒在争夺相同资源的同时可能相互干扰。病毒之间相互重叠发生可能会加强彼此的传播,也可能通过中和一种更具传染性的菌株的交叉反应来完成对一种菌株的抑制。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病毒之间的负干扰是通过第一次感染引起的短暂(几天)免疫保护起作用的。宿主抗病毒干扰素反应通常被认为是干扰表现的主要机制。也就是说,由于最近的感染,宿主细胞上调干扰素的合成,有可能抑制继发感染。即使这种效应是短暂的,但放到群体规模上也可能很强,并能暂时降低病毒的流行率或改变其传播的时间。 作者根据SARS-CoV-2和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免疫和交叉免疫持续时间,对SARS-CoV-2的几种后病期情况进行了建模。结果显示免疫持续时间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可导致每年爆发SARS-CoV-2;而较长的免疫谱,加上来自其他冠状病毒的少量保护性交叉免疫,可能导致病毒明显消除,几年后又重新出现。当然,其他情况也是可能的,因为有许多过程在起作用,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第四种情况则是公共卫生干预 包括疫苗、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口罩、社交疏离等),干预越有效,疫情反复就越不可能出现。此外,季节性流感每年在全世界造成数百万严重感染,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对已经受到COVID-19大流行挑战的公共卫生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是反过来,鉴于不同呼吸道病毒之间的传播模式相似,为减轻SARS-CoV-2传播而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个人防护设备、社会距离、加强卫生、限制室内聚会)可能会减少季节性流感爆发的规模。
原文出处:Shaman J, Galanti M. Will SARS-CoV-2 become endemic? Science. 2020 Oct 14:eabe5960. doi: 10.1126/science.abe59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055131. 来 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人:刘培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