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健康中国”这个已家喻户晓的热词再被提起。这背后,不仅意味着“从治到防”的理念转变,也包含着一个8万亿的大健康市场。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基层医改多年的研究者、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徐毓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国民健康理念,健康素养提升;二是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必须建立从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观念;三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地,四是健康中国15个专项行动的落地。 大健康产业仍是风口 健康中国概念在2016年提出。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而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指导未来十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文件。依据《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 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提“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产业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将对消费起到一定拉动作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秘书长陈林海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健康产业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围绕着健康的消费,会成为很大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健康产业虽然近些年受到热捧,各方资本蜂拥而入,但是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在陈林海看来,虽然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比较长的产业链,从上游的药品、耗材、器械,到中游的流通与服务,再到下游的终端,以及未来健康与地产、金融、文旅的跨界融合。但是医疗服务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环,方方面面均需要围绕着它来展开。 而关于医疗服务,一方面,真正以健康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预防医学,还是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更多的企业还是在讲概念。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落地,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研究健康管理、全科医学、家庭医生等,以及引进一些国际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但还是需要有一个实践、积累和成熟的过程。”陈林海说:“另一方面,大量的医疗健康专业从业人员还留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产业化与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对大健康产业的支撑有限,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 陈林海认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办医。“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一个先后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的。公立医院承担和保障的是基本医疗需求,着重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而大健康产业中绝大部分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的东西,老百姓不单单希望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更会对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生命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需要社会资本来满足。只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行业,他们再与先进的知识体系、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结合起来,这个产业才能有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如何积极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因此,养老也是“十四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宁吉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如何积极应对?陈林海认为,“积极老龄化”是以健康老龄化为前提的。“如果老年人从一开始就积极进行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尽量减少得大病、重病的概率,不仅降低了对医疗系统与医保支付的压力,而且可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为社会继续创造价值。” 同时,也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徐毓才表示,关于养老目前还有一些难题待解,一是没有形成好的体制机制,二是医养结合的硬件设施不健全,三是服务能力没有形成,人才队伍缺口太大。 对此,有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民政部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同比分别增长26.6%和7.7%。连续4年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整治40多万处服务隐患,初步建立起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养老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明确培训任务并分解到地方,制定培训大纲,推动各地落实,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养老方面,社会力量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并且大有可为。“国家现在的政策很清晰,就是放开,让社会资本去做。养老与医疗不一样,医疗方面目前80%的服务量还是由公立医院提供,而养老80%以上的服务应该是由社会资本承担。”陈林海说:“所以社会资本办医不要仅仅只限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市场,其实也可以投资医养结合这种模式。养老机构是社会办的,配套的医疗平台也一定是社会资本来办。包括现有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延伸产业链去做医养结合。要进行差异化的投资,找到市场的空白点,那是个蓝海。” 而如何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陈林海表示,未来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支付端要发展长期护理险、商业养老险等保障体系来为老人兜底买单;二是供给端要降低养老经营的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以及给予养老机构一定的运营补贴。 来 源: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 供稿人:刘培培 |